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
清满族社会组织形式。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努尔哈赤以满族原有的"牛录"为基础, 建成黄、 白、 红、 蓝四族。 四十三年, 增建镶黄、 镶白、 镶红、 镶蓝四旗, 合为八旗。 每旗(满语"固山")辖五参领(甲喇), 每参领辖五佐领(牛录)。 凡满族成员分隶各佐领, 平时生产, 战时从征。 每佐领领兵三百人, 八旗共六万人。 后佐领数增至四百, 旗数不变。 皇太极时, 又将降附的蒙古人与汉人编为"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 另有被俘为奴的汉人"包衣", 隶于其主子所属各旗, 天聪九年(1635), 初编蒙古八旗时, 兵额一万六千八百四十人。 崇德七年(1642), 初编汉军八旗时, 兵额二万四千零五十人。 满族成员(旗人)与旗主有人身依附关系。 旗主为一旗的共主。 入关后, 八旗分为京师八旗与驻防八旗, 驻防官兵旗籍则仍隶京师。 多尔衮死后被罪, 顺治收正白旗, 以两黄一白三旗为上三旗, 直属皇帝。 余各旗为下五旗。 旗人政治地位高于州县所属民人, 而满洲、 蒙古、 汉人亦等级森严, 汉军, 尤其包衣不得冒籍满洲。 八旗原集军事、 行政、 生产于一体。 入关后生产职能缩小, 中叶后军事职能亦削弱, 渐为管理旗务的组织, 清亡, 八旗亦随之瓦解。
* * *
清滿族社會組織形式。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 努爾哈赤以滿族原有的"牛錄"為基礎, 建成黃、 白、 紅、 藍四族。 四十三年, 增建鑲黃、 鑲白、 鑲紅、 鑲藍四旗, 合為八旗。 每旗(滿語"固山")轄五參領(甲喇), 每參領轄五佐領(牛錄)。 凡滿族成員分隸各佐領, 平時生產, 戰時從征。 每佐領領兵三百人, 八旗共六萬人。 後佐領數增至四百, 旗數不變。 皇太極時, 又將降附的蒙古人與漢人編為"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 另有被俘為奴的漢人"包衣", 隸于其主子所屬各旗, 天聰九年(1635), 初編蒙古八旗時, 兵額一萬六千八百四十人。 崇德七年(1642), 初編漢軍八旗時, 兵額二萬四千零五十人。 滿族成員(旗人)與旗主有人身依附關係。 旗主為一旗的共主。 入關後, 八旗分為京師八旗與駐防八旗, 駐防官兵旗籍則仍隸京師。 多爾袞死後被罪, 順治收正白旗, 以兩黃一白三旗為上三旗, 直屬皇帝。 餘各旗為下五旗。 旗人政治地位高於州縣所屬民人, 而滿洲、 蒙古、 漢人亦等級森嚴, 漢軍, 尤其包衣不得冒籍滿洲。 八旗原集軍事、 行政、 生產於一體。 入關後生產職能縮小, 中葉後軍事職能亦削弱, 漸為管理旗務的組織, 清亡, 八旗亦隨之瓦解。

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2013.

Игры ⚽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

Look at other dictionaries:

  • Nurhachi — Nurhaci (chin. 努爾哈赤 / 努尔哈赤, nu er ha chi, W. G. Nu erh ha ch ih; * 1559; † 30. September 1626) vereinigte die Mandschuren zu einem Volk, welches 1644 unter der Qing Dynastie die Herrschaft über das Kaiserreich China an sich riss. Um 1582/83… …   Deutsch Wikipedia

  • Nurhaci — (chinesisch 努爾哈赤 / 努尔哈赤 nu er ha chi, W. G. Nu erh ha ch ih; * 1559; † 30. September 1626) vereinigte die Mandschuren zu einem Volk, welches 1644 unter der Qing Dynastie die Herrschaft über das Kaiserreich China an sich riss.… …   Deutsch Wikipedia

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

Direct link
Do a right-click on the link above
and select “Copy Link”